薛龙春,1971年10月生,江苏高邮人。1992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学士,1997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2004年获南京艺术学院文学博士。2006年-2010为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2008-2009获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ACLS) 所颁研究奖金,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访问学者。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部主任,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沧浪书社社员。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有《王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张怀瓘书学著作考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郑簠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7)、《篆刻学》(合作,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等。获全国七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十一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已完成第十届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王铎与晚明书法》、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王宠研究》等。
临池20余年,广学汉魏以来碑刻法帖。作品曾参加第七届中青展、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沧浪书社作品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江苏省书法晋京展等重要展览。曾获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展银奖。创作成果为《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中国书道》、《艺术文献》、《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媒体介绍。参与组织“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学者书家作品展”(南京, 2009:12)、“达其情性——六元学社作品展”(南京美术馆,2005:5)等。
进修
2008-2009 访问学者,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美国ACLS奖金资助)
2006-2009 博士后,南京大学历史系(优秀)
奖项与荣誉
2011 第十一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政府)
2010 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批评奖三等奖(中国文联)
2010 南京艺术学院薪火计划骨干教师(南京艺术学院)
2009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8 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
2008 第六届南京市政府文艺奖金奖(南京市政府)
2007 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6 入选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教育厅)
2006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4 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课题
王宠研究,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2006:12—2011:11
王铎与晚明书法,第十届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06:3—2011:4
郑簠与十七世纪中国书法,江苏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06:9—2008:9(已结题)
著作
《篆刻学》(合著),第四章“中国古代印论史”作者,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郑簠研究》,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
《张怀瓘书学著作考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中国书法家全集-王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004年以来的主要论文与书评
《古今的融合与隔阂:论王铎的古帖临摹》,《中国书法》,2011:10(1万字)
《郑簠隶书与清代碑学观念之演进》,《中国书法》,2011:4(1万字)
《王宠门生及追随者考》,《美术与设计》,2011:3(1.5万字)
《王铎临帖活动研究》,《美苑》,2011:3;2011:4(2.2万字)
《崇古与炫博:王铎临古的一个面向》,《书法》,2011:3(6000字)
《论王铎<银湾宴集序>及王、梁二氏的交谊》,《中国书法》,2010:11(7000字)
《明季诸名公赠王文安公画扇册考》,《中国书画》,2010:11(1.5万字)
《有关王铎临帖的几个问题》,《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4万字)
《欧阳询三题》,《论文集》,荣宝斋,2010(5600字)
(译文)《十七世纪中国艺术中的疾病》,《白谦慎书法论文选》,荣宝斋出版社,2010(2万字)
《书法应酬与王铎的人脉网络——以受书人中的河南地方官与清初新贵为例》,《清华学报》第40卷第3期《笔墨之外:中国书法史跨领域研究论文集》,2010年10月(2万字)
《应酬与表演:关于王铎书法创作情境的一项研究》,《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29期,2010:9(3.4万字)
《王铎大楷书作考论》,《书法丛刊》,2010:4(1.5万字)
《明末“三株树”考论》,《新美术》,2010:4(1.6万字),《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11:1
《王铎刻帖考论》,《艺术史研究》第11辑(2009,3.5万字)
《谈学术论文的选题》,《中国书法》,2010:10(中青年学术精英提名)
《王铎文语的文本与形式》,《中国书法》,2010:1(9000字)
《常识与思考力》,《中国书画》2010:1(书评)
《法无定法》,《中国书法》,2009:11(创作谈,作品专题)
《“娟娟发屋”对当代书坛的追问》,《中国书法》,2009:10(书评)
《孟津王氏的收藏与观念》,《中国书画》,2009:8(1.5万字)
《王宠散考五题》,《中国书法》,2009:7(8000字)
《乱而能整:祝允明书法摅论》,《中国书画》,2009:2(7000字)
《王铎的应酬书法与社会网络》,《江苏文史研究》,2009:2、3(2万字)
《王铎与集王字碑》,《美术与设计》,2009:6,《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10:2(1万字)
《论清初贰臣的自我开脱与相互回护——以书家王铎降清为中心》,《艺术学研究》第3辑(2009,2.2万字)
《王铎应酬书法的统计研究》,《艺术学研究》第2辑(2008,1.5万字)
《王宠散考五题》,《书艺》第五卷,2008, 69-75(7000字)
《王铎与“奇字”》,《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4万字)
《王宠人生经历和书法风格解析》,《美术史与观念史》第5辑,2008,279-321(3.5万字)
《文献学:一个王羲之研究的新角度》,《艺术史研究》第10辑(2008);台北《历史月刊》,2008:1(书评)
《郑簠交游活动考述——兼论集中于郑簠的“八分书歌”现象》,《艺术史研究》第九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2),127-164
《崇古观念与王铎书作中的奇字》,《艺术学研究》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173-214
《郑簠与朱彝尊》,《中国书法》,2007:11,66-71
《没有体制约束的学术》,《读书》,2007:8,76-82 (书评)
《艺术的独立与学术的尊严——谈沧浪书社对中国书坛的意义》,《中国书法》,2007:8,82-84
《郑簠隶书流派钩稽》,《美术与设计》,2007:4,29-34
《王宠的作伪与伪作》,《中国书画》,2007:10,56-63
《忌目治而尚实证——评曹宝麟<抱瓮集>》,《中国书法》,2007:4,89-91(书评)
《激赏与嘲弄:清初书家郑簠的遭遇》,《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济南:黄河出版社,2007),93-110
《“上博”本为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原本商榷》,《美术与设计》,2007:1,89-91
《尘世的史迹》,《读书》,2007:1,51-58(与白谦慎合作,书评)
《从对野道的理解论及王铎与彭而述之交谊》,《中国书画》,2006:7,35-39
《论王宠的“以拙为巧”》,《东方艺术》,2006:5,48-67
《清初书法家郑簠的访碑活动》,《文献》,2006:4,43-50
《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美术与设计》,2006:1,32-39
《张怀瓘的书法史学》,《东方艺术》,2006:1,94-101
《王宠与木板气》,《中国书法》,2005:12,35-39
《素材:书法切入当代艺术的方式》,《苏州工艺美院学报》,2005:4,53-54
《王僧虔<论书>管见——兼及萧子良<答王僧虔书>的本义》,《书法研究》,2004:4,83-94
《论北魏洛阳体的成因》,《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4)
《论<采古来能书人名>的作者归属》,《书法丛刊》,2004:4,9-13
《当下书坛的畸形景观》,《书法》,2004:4,16-17(评论,笔名:嘉树)
《从韵味到姿态:<阁帖>的传播与书法语境的转换》,《中国书画》,2004:2
《张怀瓘生平考》,《美术与设计》,2004:2,44-48
国际国内会议
《王铎与<兰亭><圣教>》,《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故宫博物院,2011)
Wang Duo’s (1593–1652) “Saying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and Image in an Innovative Format of Calligraphy,亚洲年会(夏威夷,2011)
《有关王铎临帖的几个问题》,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2009)
《郑簠与清初的访碑活动》,豪素深心:上博藏民遗民金石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澳门,2009)
《应酬、受书人、观看-表演:关于王铎应酬书写的思考》,笔墨之外:跨领域中国书法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台北师范大学,2008)
《崇古观念与王铎书作中的“奇字”》,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苏州,2007)
《激赏与嘲弄:清初书家郑簠的遭遇》,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济南,2007)
《论北魏洛阳体的成因》,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郑州,2004)
讲演
苏州书法史名家讲坛:图像资料的搜集与利用——以明清书法史研究为例(2010-7)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系:中国书法的用笔(2009-5)
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王铎“文语”(2009-4)
香港艺术馆:书法传统与现代的对接(2005-11)
南京美术馆:郑簠的访碑活动及其隶书观念(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