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承 男, 1963年7月出生,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秘书长。1990年6月获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奖学金”; 2006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国画家、书法(篆刻)家”;2008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
作品获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综合素质考试第一名);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被评为获奖作品(最高奖);全国第二届行草书作品展览三等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获奖提名;第十二届文化部“群星奖”优秀作品奖;“鱼水情”全国首届双拥书法展一等奖;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铜奖;全军第五届书法展一等奖;全军廉政文化书法展一等奖。
作品入选: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六十余次全国性权威展览。
被邀请参加故宫博物院“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中国中青年获奖书法家作品展”;“走马岭南”全国获奖军旅书法家十人展;“辛卯上巳·曲阳雅集”;“中日自咏书法展”;“中韩书法交流展”等各类有影响的展览。
面壁廿年破壁飞
王冰石
谢少承是这几年在书坛脱颖而出的新生代书法家,八届全国展摘得“行书状元”桂冠,首届全国青年书展又名列金榜,被世人所关注。
谢少承曾学过中国画,人物画得很好,但鲜为人知,原因是他在部队任宣传干事,诸事繁冗,画画时间极少,作品不多,后来便改弦易辙专攻了书法。1984年随我学艺,随后又在南京艺术学院深造,得到黄敦、徐利明、陈积厚等诸位老师指导。他天分高,有艺术细胞,对汉字的造型,点线的质感,水墨的韵味和书法中丰富的美学思想,有灵敏的感悟,通过长期磨练,终于形成清奇恣肆的艺术风格。
他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行书上。学习行书大都以晋人为不二法门,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遒媚劲健、清真潇洒书风被唐太宗誉为“尽善尽美”,深受后人尊崇。学习王字能否领悟其韵味,并在笔下传递其信息是一个学书者才与不才的关键,谢少承对晋人法书情有独钟,他牢牢抓住晋人法书的审美特征,实践中不断地体悟与表现,有了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
但谢少承的行书绝不仅是以摹拟晋人风流这一脉传统为指归,而是在这脉传统里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解读他的书法,我们感觉到他的艺术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他追求书法韵味和品位,以魏晋风流为主调,兼取唐宋法度的精严与意趣。他平时临帖力求精微传神,用近于蒙童“描红”手法,潜心临习范帖文字的意态与笔法,把自己当作古人,如演员进入角色,目的是为了减少眼手之间的差距,使技能精深,游刃有余。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追踪到古代先贤书法美的姿影。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增强视觉艺术给人的冲击力度,他摒弃汉字结构的平庸和均衡,追求单体汉字形貌的奇特和险峻。他善于将古代范帖、手札中具有这种审美特征的字进行演化和归纳,造出自家新样,使汉字形体脱俗峭拔,更具魅力和张力。在谋篇布局时,他除了注意通篇的完整性外,更重视篇中局部数字的优化组合。他常对我说,米芾某帖有数字组合非常精神,王羲之某帖有半行组合特别有味,《阁帖》中某帖数字组合如何如何……他把这种手段和样式运用到创作中去,犹如诗中之“诗眼”,画中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