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留情 为古物留一份尊荣


                             手下留情 为古物留一份尊荣

 

           当我们谈论古代艺术品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岁月沉淀下的温润光泽,是匠人指尖凝聚的心血与智慧,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沉默的见证者。它们本应在博物馆的恒温展厅里,或在真正懂得欣赏的藏家书房中,安然度过每一刻,与我们无声地对话,传承过去,继续将来。

然而,当下的古代艺术品市场,却像一个被搅浑的池塘,喧嚣与浮躁之下,是一场令人痛心的价值错位。

 

乱象丛生,源于一种奇特的失语妄言

 

有一类人,他们浸淫此道多年,眼藏着火眼金睛,胸中自有丘壑。他们或许是学者,或许是资深藏家,本该是市场的定海神针,为初入者指点迷津,为珍品拂去尘埃。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却选择了装不懂。面对一件真正的稀世珍宝,他们或出于嫉妒,或为了打压对手,或为了在未来以更低的价格收入囊中,竟会收起所有专业的判断,用一句轻描淡写的看新,或一个模棱两可的存疑,将其打入冷宫。他们的抨击并非基于事实,而是源于人心的幽暗。他们用专业的知识作为武器,却不是为了捍卫真理,而是为了满足私欲。这种懂而不言的沉默,比任何噪音都更具杀伤力,它让真正的好藏品在误解与冷落中黯然失色。

 

而另一类人,则是不懂而妄言。他们或许是一夜暴富的投机者,或许是渴望走捷径的新手,怀揣着对财富的狂热梦想,却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他们手持几本图录,便自诩专家;在网络上看了几个鉴定视频,就敢对一件历经千年风霜的古物下判决书。他们的心态,恰如鲁迅先生笔下醉心于掘墓的奴才,眼中只有发财二字。

因此,他们心术不正,随意说假乱真。对于一件真正的珍品,他们可能因为看不懂其深邃的内涵,便草率地斥之为高仿;对于一件破绽百出的赝品,他们又可能被其浮夸的外表所迷惑,奉为至宝。他们的乱点鸳鸯谱,不仅让自己血本无归,更严重的是,他们的声音汇成一股浊流,混淆了视听,让那些本就举棋不定的买,卖人家对自己的藏品失去信心,最终导致真正的国宝,在一片假的、假的的喧嚣中,被当做垃圾处理,或流失海外,或毁于一旦。

 

每当想到此,便令人扼腕叹息。一件古物,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承载了时代的记忆、文化的基因和无数前人的温度。它能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与它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不在于将其视为可以随意炒作的金融产品,而在于传承与守护。

 

所以,我想对那些身处市场漩涡中的人们说:请手下留情,留点口德,更留一份善心,善有善报。

 

对于那些懂的人,请不要让你的知识成为攻击他人的利器,不要让你的智慧被贪婪所蒙蔽。请勇敢地站出来,用你的专业去照亮那些被误解的珍品,去引导那些迷茫的后来者。你的一言,或许就能挽救一件即将流失的国宝。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对于那些不懂的人,请收起你的浮躁与狂妄,多一份谦卑与学习的态度。在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看懂了它的内涵与美,是否真的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即便不懂,保持沉默也是一种美德,远比信口雌黄要好。

请记住,对历史的敬畏,是收藏的第一要义。

 

市场需要规则,但比规则更重要的,是人心。当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多一份敬畏,少一份贪婪;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多一份担当,少一份冷漠,那么这个市场才能回归它本来的面貌——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一个让美与智慧得以传承的殿堂。

 

莫乱了市场,也莫乱了人心。为这些沉默的历史见证者,留下一片清朗的天空,让它们能够继续静静地诉说着我们民族的故事,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慈悲与功德。



作者
文章赞赏列表
相关新闻

标签相关

浏览量:193480 时间:2020-11-20 16:58:01

浏览量:233580 时间:2018-05-28 10:34:28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

发 表 您 的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