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鉴赏柴世宗柴瓷的感悟
我鉴赏柴世宗柴瓷感悟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这并不是诗词,而是御批。世人都以为这是宋徽宗对制作汝瓷的要求,但是,实际上这两句话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柴荣(柴世宗)对烧造柴窑的御批要求。
如今知道柴荣的人不多,他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柴荣15岁从军上战场,身经百战,24岁拜将,33岁称帝,每次征战无不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可惜史称“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荣,在第五次亲征北伐契丹时,在围攻幽州、眼看就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随后统一中国的关键时刻,因长年征战疆场,事必躬亲而积劳成疾致年仅38岁就英年早逝!
更可悲的是:他辛辛苦苦拼尽性命打下的大好江山,竟被他最为信任的兄弟、部下赵匡胤(即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夺天下于孤儿寡母之手”,建立大宋皇朝。
烧造不到6年时间的柴世宗窑瓷,似乎随大宋皇朝的建立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号称“诸窑之冠”的柴窑从此成为传说 ?
不 !柴窑瓷器代表柴世宗的柴窑瓷(柴世宗款)的东西没有成为传说 ,而是被中国的民间力量所保护着,多有面世。
本人以微薄之力也收藏着一二。
本人的瓶子釉色天蓝色,六菱侈口形,瓶子分为三段,上段是侈口喇叭形,带着一对凤耳朵,第二段连着第三段就是一个灯笼形态的台灯。
整体挺拔娟秀,比例均匀,给人就是一种线条流畅优美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种静态的美。
它优雅宁静放在那里看着看着就有一种美感冒出来。
柴窑瓷器的特征 :有很多人描述过,也大概就是这意思: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这句并不是诗词,而是柴氏的御批。
历史中的每个事件都应该有迹可循的,尤其是中国陶瓷的烧造历史,不会无端端的凭空捏造一件产品出来,宋代的汝瓷十分出名,几乎是独步天下 ,但是,如果你有机会拿着汝瓷和柴窑瓷对比,你不难发现,汝瓷的釉水肥厚是和柴窑瓷器同出一辙,只是,柴窑瓷器比汝窑瓷器的胎更薄,更轻,柴窑瓷器的声音比汝瓷更清脆,同样汝窑瓷器釉水含有的玛瑙材料,柴窑瓷器的釉下同样显露出没有烧熔的蓝色矿物质,(因为我手中的东西是天蓝色的)我分析釉面发蓝色与没有烧熔的矿物料有关系,釉水蓝色是蓝色矿物料所致。
氧化特征:汝瓷有的柴窑瓷一样没缺少,柴窑瓷的气泡稀疏,釉下发现氧化铅的特征,银光闪烁,开片裂痕处同样显露出氧化铅特征,结晶体,冷饭团,这些重要特征汝瓷上面有的 柴窑瓷同样都有。
柴世宗款的柴窑瓷是里外满釉烧造,它的圈足是没有釉的。
柴世宗款的字体和瓶身上面的釉一样的,应该是上釉以后再把字体刮出来的。这样的写款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比其他瓷器的写款更是棋高一着吧(由于我少见,多怪了)
一件好的瓷器必须经得起微观细节的考验,只有微观细节才是岁月的痕迹,只有微观细节才是岁月留给我们鉴别古代艺术品有迹可循的必由之路。
微观~细节~决定成败!
谢谢你的赏读!
0 条 评 论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