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象

World






2022-05-17 06:44:38 浏览量:77460

《广州十三行历史》罗建辉作品

 广州十三行—罗建辉 作品(1796年广州)    历史—  随着 世界变迁,一代一代人传说、记载、遗失,后人不断淡忘。百年归寿后,许多历史又渐渐地带进了坟墓。留下来的又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如土改、文革时期)……。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 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 建有“楚庭”, 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 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 孙权为便于统治, 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 “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 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又称“羊城”。相传周朝时, 南海飘来五朵彩色祥云, 五仙人骑着五只羊, 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 赠谷穗给居民, 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 留下五羊化为石头。今越秀公园建有以此传说为题材的“五羊石像”。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 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     关于广州十三行起始的年代问题,没有详细记载的史料。过去的学者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归纳起来,约有以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亦是最早提出的意见,就是把康熙五十九年(1720)广州洋货商人组织公行的一年,认为是广东十三行起始建立的年代。英国摩斯、美国亨德等西方学者主张这一说。后来梁嘉彬著《广东十三行考》已指出此说的谬误,认为“是年无非为十三行商始有共同组织(公行)之一年而已”。   第二种意见认为广东十三行出现在公行成立之年以后,如日本学者稻叶岩古郎以为在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十三行逐渐变成了公行的代名词。这一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种意见认为广东洋货行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这是《广东十三行考》的主张:“粤海设关之年(康熙二十四年)可确定已有十三行”。吴晗在介绍《广东十三行考》所写的书评中,基本上同意梁氏的说法。不过,他根据昭涟《啸亭杂录》记吴兴祚的事:“奏通商舶,立十三行”。认为这是吴兴祚始任两广总督到粤海设关之年任内时期的事,因而断定说:“则十三行之立,当为康熙二一至二四年(1682—1685)四年间     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通商的当年,广州商人经营华洋贸易二者不分,从广州十三行的形成至逐步消亡的二百多年间,    特别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后,清政府关闭了沿海江、浙、闽三关,仅保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广州“十三行”便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进出口“贸易特区”。直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订立,统揽中国外贸特权80多年的广州“十三行”被废止。    中国外销画,通常具备两个要素: 一、由中国画师绘制而专供输出国外市场,通常是销往欧洲,后也及于美国等地。 二、在绘制时不同程度地采用西洋绘画的技法,包括透视法、色彩晕染、形式和材料。显然,这种外销画既有别于传统的中国画,一般说来又不同于地道的西洋画,尽管其中有些画已经洋味十足。是中外画家各有千秋,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结晶。 现代人眼里,一提油画,自然而然认为西洋画家特有技艺,要习其技法,须留洋也!其实十三行解体后,画师一部份去香港、上海发展谋生外,部份流落民间谋生,在兴宁、梅州客家地方等,正兴建大量围龙屋,须求大量美术工和雕刻工艺家。每建一座围龙屋要花很长时间。至现在仍不少保留相当完整,工艺水准之高令人惊叹不已!改革开放年代,香港回内地东莞、广州、惠州、深圳加工油画出口外销,都有不少民间艺术家,水准之高,深藏不露,国家也不闻不问。只靠加工油画出口外销来糊口度日,反而大部份拿着国家高工资所谓名画家其水准相差悬殊,只靠“所谓艺术”来面对民众支撑门面,所有比赛画展,非全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拒之门外,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连小孩都明白道理。油水不流外人田。我去看过不少名家油画展和拍卖会其艺术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仍停留在教堂水平线上。难怪拍卖行杨老师跟我讲,拍卖油画会亏本生意,但又不能不搞,不是名家画再好也无人问津,都是冲着名人而已。     不少油画家到后来都改行画国画才有前途,但领略水墨国画技法后,渐渐溶入油画透视法、色彩晕染。混合传统画法,取之精华,反而变成真正杰出国画大师。     外销画的兴起     早在外销画兴起以前的一二百年,西方的绘画作品已经传入中国。目前可知的最早的例子是明万历九年(1581年)和万历十一年(1583年),由意大利的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先后带到中国的天主像和圣母像。利玛窦之后,很多西方传教士都携带西画来华,并且其中一些人更因为熟练掌握西画技法而进入中国宫廷,成为御用画家。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他在康熙末年来到中国,侍奉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君主,特别


2022-05-17 06:30:15 浏览量:68362

硬汉普大帝(罗建辉水墨画作品赏析)

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 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 1985年至1990年他被派往民主德国工作。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3月任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9日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代总理,8月16日就任总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2004年3月,普京赢得大选胜利,连任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任 。  普京精通德语,喜爱运动,特别爱好桑勃式摔跤、柔道和山地滑雪,大学时代荣获过桑勃式摔跤冠军,是1974年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并入选运动健将候选人之列。他性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 妻子柳德米拉1957年出生于波罗的海南岸的加里宁格勒,毕业于加里宁格勒第八中学,酷爱戏剧,喜欢文体活动。柳德米拉中学毕业后考入加里宁格勒工学院,因不喜欢工科而在两年后主动辍学,20世纪80年代初在加里宁格勒航空队当空姐。后进入列宁格勒国立大学语言系学习西班牙语。曾在俄罗斯的布良斯克市任大学教师。24岁时到列宁格勒度短假,在那里举行的音乐会上与普京相识。1983年7月28日与普京在涅瓦河的小轮船上举行婚礼。他们有两个女儿:卡佳和玛莎。 普京曾于1994年作为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率团访华。2000年7月、2002年12月和2004年10月以总统身份访华。2006年3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俄罗斯年”开幕式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


2022-05-16 20:17:16 浏览量:69040

《世界和平》罗建辉作品

《世界和平》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炮火连天,和平鸽向往平静繁荣东方(为庆祝纪念建军九十五周年罗建辉作品)